青阳腔的音乐非常丰富,由唱腔音乐与锣鼓音乐两大部分组成。唱腔音乐有三类:高调曲牌音乐、横直曲牌音乐、杂腔小调音乐,前两类是构成青阳腔唱腔音乐的主体部分。高调曲牌是青阳腔唱腔的主要部分,计有349首,其演唱形式与弋阳腔相同,即人声干唱,锣鼓帮腔。横直曲牌为低调曲牌,用笛子伴奏的称“横调”,以唢呐托腔的叫“直调”,共有83首。杂腔小调用于小戏和插科打诨中。锣鼓牌子用于开场、过场和武场之中。
一、唱腔音乐[15]
1、高调曲牌
高调曲牌是以台上剧中角色演唱加上后台人声高八度的帮腔及锣鼓相协为特点的,参照弋阳腔唱腔曲牌的分类方法,高调曲牌分为八类:【驻云飞】类、【红衲袄】类、【江头金桂】类、【绵搭絮】类、【九调】类、【孝顺歌】类、【香柳娘】类、其他类。
高调曲牌具体包括:
【驻云飞】类曲牌:【驻云飞】、【苦飞子】、【驻马听】、【宜春令】、【黄莺儿】、【风入松】、【出队子】、【降黄龙】、【好事近】、【绵缠道】、【好姐姐】等,主要用于生、旦行,少数亦用于净行;为五声调式(只有极少数为五声羽调式),多用短韵、中韵帮腔。
【红衲袄】类曲牌: 【红衲袄】、【香罗带】、【桂枝香】、【山坡羊】、【解三酲】、【芙蓉花】等,主要用于生、旦、老旦行;亦为五声角调式。除常用短韵帮腔、中韵帮腔外,还有不少长韵帮腔与重韵帮腔。
【江头金枝】类曲牌:【江头金桂】、【小桃红】、【下山虎】、【醉为迟】、【破曲】、【入破】等,生、旦、净各行均可用;为六声羽调式。常用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另外,此类曲牌中还有一些有特点的,较长的甩腔句。
【绵搭絮]类曲牌:【绵搭絮】、【莺集御林春】、【双鹦鹉歌】、【斗鹌鹑】、【蜜蜂洞】等,多用于旦行;为六声羽调式。常用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亦有一些带甩腔句的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
【九调】类曲牌: 【步步娇】、【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侥侥令】、【收江南】、【园林好】、【沽美酒】、【清江引】、【北驻马听】、【得胜令】、【小山坡羊】、【三仙桥】等,主要用于生、旦行;为五声角调式。常用短韵帮腔和中韵帮腔。
【孝顺歌】类曲牌: 【孝顺歌】、【汉腔】、【混江龙】、【鹊踏枝】、【点绛唇】、【醉太平】、【寄生虫】等,多用于净、丑、老旦以及杂等行当;为五声羽调式。一般用短韵帮腔. 【香柳娘】曲牌有: 【香柳娘】、【皂罗袍】、【红芍药】、【下水柳】、【忆多娇】等,多用于生、旦、丑行当;为五声角调式,只用短韵帮腔。
其他类的曲牌: 【不是路】、【引子】、【尾声】、【入赚】、【赚子】、【字字双】、【跳板】等,各行当都可用,多为五声羽调式,有的为五声角调式或六声羽调式,其中【不是路】、【引子】不用帮腔,【尾声】、【入赚】、【赚子】用短韵帮腔,【字字双】与【跳板】为干念牌子。
2、横直曲牌
横直曲牌是在台上角色演唱时加上笛子、唢呐伴奏,不用后台人声帮腔,除以板和鼓掌节外,亦不用锣、钹等相协;加笛子为伴奏的“横调”;加唢呐为伴奏的称“直调”,两者合称“横直曲牌”,或“横直牌调”,有的艺人称其为“矮牌子”,亦有人称“低牌子”。
横直曲牌分为横调与直调两类。横调又称“九调”,由【新水令】等 9 支曲牌(即一套)构成,一般按照固定顺序联缀使用;直调又称“公曲”,多用于场上众人齐唱或作为过场音乐吹奏,这些曲牌用于每个戏中曲调和唱词都相同,只有在少数戏中改换唱词,但曲调仍不变,因而被称为“公曲”。
横直曲牌具体包括:
【新水令】、【步步娇】、【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侥侥令】、【收江南】、【园林好】、【点绛唇】、【解三酲】、【二郎神】、【上小楼】、【下小楼】、【快金榜】以及【玉芙蓉】、【泣颜回】、【二番】、【山花子】、【朝之歌】、【剔银灯】、【锦堂月】、【画眉序】、【香柳娘】等,各行当均可用;绝大多数为五声羽调式、商调式或五声宫调式、微调式,极少数为六声宫调式。均不用帮腔。
3、杂腔小调
青阳腔音乐中的杂腔小调有“吹腔”(又名“秦梆子”或“梆子腔”)。“乱弹腔”以及一些民歌小调,是从其他乱弹腔剧中和当地民间音乐中吸收进来的,大多用于如《时迁偷鸡》、《三怕老婆》、《贵妃醉酒》等小戏或大戏中插科打浑之处。
二、锣鼓音乐
青阳腔锣鼓曲牌可分为:发生段锣鼓、帮腔锣鼓、闹台锣鼓三大类,是青阳腔音乐中重要组成部分。用到乐器有板鼓、常鼓、大锣等九种,演绎目连戏“大鼓闹台”、“三通鼓闹台”时还需加上一个大鼓,号称神鼓。